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4-09-17    浏览次数:次   

免费观看B站刺激战场2023矿业工程学院简介

 

免费观看B站刺激战场2023矿业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48 年鞍山钢铁学院建校之初设立的采矿系。凭借辽宁省铁、镁等优势资源,学院精心构建起金属矿安全高效低成本绿色开采与利用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2011年获批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单位。

 

学院概况

学院设有采矿工程、选矿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硕士点。学院实验中心面积超过四千平方米,实验教学及科研设备累计投资近四千万元,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采矿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建设示范专业,2020年首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2015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2019年成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22辽宁省公布的本科专业评估结果,我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均获评四星级。

 

学院特色

学院在矿业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和鲜明的行业特色,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鞍钢矿业等企业,建设有“辽宁省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金属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及“千山湾矿业实验室”“智慧矿山研究院”研究机构。学院围绕黑色金属采选和镁资源开发,充分利用鞍山邻近密集矿山群的地域优势,重视实习基地、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与行业企业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关系。

 

教研成就

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1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年人均科研经费逾5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0余项,省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共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业教师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实验项目以及实验设备,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2004年、2014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师资力量

学院专任教师37人,博士学位人员占比81.08%,45岁以下人员比例70.27%。拥有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5人,校首席教授1人,校拔尖岗位1人。同时有10余位国内行业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在铁矿山低贫损绿色开采和菱镁矿资源提纯与深加工方面,形成了菱镁矿资源提纯与深加工、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边坡安全与灾害防护及智慧矿山理论与技术等5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和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训、科研训练”四位一体,强化工程教育,形成“立足铁镁高效开发、校企结合,科研促进,实践育人”的专业育人特色。学院以培养矿山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方向,致力于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采与高效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我国矿业工程发展,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办学70余年来,学院人才辈出,4500多名本科毕业生在我国各大矿山及多种工作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成长为管理精英、技术骨干、业务中坚、学界泰斗或政界要员,如邵安林(采矿85届毕业生,北科大教授,院士)、王家臣(两次院士有效候选人)等杰出校友。

 

文化与学生活动

学院践行“博采精选、先锋矿业、自强不息、奋勇争先”院,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育人机制,打造“矿业精神”“先锋矿业”育人品牌近五年,学生在全国高校采矿模型竞赛、冶金科技竞赛等赛事中斩获50余项奖项,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矿业学子的才艺和风采,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免费观看B站刺激战场2023矿业工程学院通过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深化校企协同,已成为我国冶金矿山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院为我国矿业工程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矿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